健康工商

郭廣昌:復星堅持全球化能力建設,以開放合作驅動創新加速

香港2025年11月11日 /美通社/ — 11月8日,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出席2025第三屆浦江生物醫藥源頭創新大會。郭廣昌在會上表示:「站在今天這個關鍵時點,中國的醫藥創新在全世界被越來越多地看到,越來越得到認可,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確信,源頭創新是產業通向未來的必由之路,開放合作是加速創新的最佳路徑。」

大會以「源頭創新 智藥未來」為主題,來自生物醫藥領域的頂尖科學家、政策制定者、企業家等各界代表齊聚上海,圍繞創新藥現狀與挑戰、全球合作路徑、AI賦能、跨界融合等熱點話題,共同探討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未來發展之路。

「上海是復星的深耕之地,更是復星創新的啟航之地。」郭廣昌表示,從早年創業起步,到如今將大健康、智能製造等核心產業深度融入城市發展,復星始終與上海同頻共振。尤其在生物醫藥領域,以上海為創新基地,復星醫藥構建了輻射全球的研發與運營網絡。「我們深切感受到,上海卓越的營商環境、富集的人才資源與完整的產業鏈條,正是創新企業成長最肥沃的土壤。」

創新永遠應從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出發

郭廣昌認為,在生物醫藥領域,「創新永遠應該從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出發」。

他進一步闡釋:「當下,技術發展日新月異,但是作為企業,我們的資源有限,不可能每一個技術都去做,去投資,所以我們要對不同的創新研發方向充分評估,以臨床需求為出發點,去尋找最適合的、最有潛力的創新方向,當然,核心還是看療效,是治癒的可能性,是提升患者的體驗和生活質量。」

今年以來,圍繞臨床需求,復星在創新藥領域實現多點破局。作為全球首個獲批用於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抗PD-1單抗,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H藥漢斯狀已在中國、歐盟、英國、新加坡、印度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,惠及全球逾11萬名患者。10月9日,H藥胃癌圍手術期III期臨床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,支持提前申報上市,將開創胃癌治療「無化療時代」。

除了H藥,復宏漢霖的研發管線中還有多款具備巨大潛力的創新產品。其中,靶向PD-L1抗體偶聯藥物(ADC)HLX43正在中、美、日、澳等國家開展非小細胞肺癌、胸腺癌等實體瘤的臨床研究。目前,全球範圍內尚無PD-L1 ADC獲批上市,HLX43有潛力成為高效、安全的「廣譜抗癌藥」。

圍繞腫瘤「治癒」目標,復星凱瑞打造的中國首款CAR-T細胞治療產品奕凱達(阿基侖賽注射液)持續推進淋巴瘤治療「可及可癒」。繼奕凱達之後,復星凱瑞第二款CAR-T產品布瑞基奧侖賽注射液也取得重大突破,註冊申請已於9月獲國家藥監局受理。

「我們的創新能力已經實現從『跟跑』到『並跑』、『領跑』的跨越。這些成果,都是堅守『患者受益是第一原則』的具體實踐。」郭廣昌說。

近年來,復星在生物醫藥領域保持穩健發展態勢,該業務板塊核心子公司復星醫藥營業收入與淨利潤持續增長。財報數據顯示,2025年前三季度,復星醫藥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93.93億元、歸母淨利潤人民幣25.23億元,同比增長25.5%,其中,創新藥收入超人民幣67億元,同比增長18%。

「創新藥收入佔比穩步提升,如今已經成為復星醫藥的核心增長引擎,這讓我們更加堅定了深耕源頭創新的決心。」郭廣昌說。

AI在醫藥創新領域將帶來跨越式、顛覆式發展

「AI重塑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範式」是本屆大會的重要議題,對此,郭廣昌認為,「醫藥健康是AI應用的重要領域,創新的未來一定是擁抱AI。」

圍繞AI應用,復星從2022起便開始前瞻性佈局,並逐步構建起覆蓋研發、運營以及產品應用的數字化與智能化體系。

在行業內,復星醫藥率先打造的PharmAID決策智能體平台,深度融合DeepSeek等領先大模型技術,在藥物商業決策、臨床試驗預測、毒理優化等方面實現智能化躍升。

在醫療健康服務領域,復星健康探索AI在輔助診斷、診療質量控制和主動健康管理方面的深入應用,構建起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的國際化服務平台,已為來自日本、孟加拉國、印尼、秘魯等國的患者提供從遠程諮詢到全程陪護的一站式服務。

在醫療美容科技領域,復銳醫療科技打造了革命性智能皮膚分析與諮詢服務解決方案Alma IQ以及在北美首發的Universkin—該系統是世界首款AI輔助的醫療級護膚系列,為個性化治療樹立新標桿。

「我相信,AI在醫藥創新領域還有更多更廣闊的應用前景,而且一定是跨越式、顛覆式的發展。」郭廣昌說。

創新從不是閉門造車,要加強開放合作

「創新從不是孤軍奮戰、閉門造車,而是資源整合與能力協同的結果。」在郭廣昌看來,創新要利用系統性能力,加強開放合作。

他表示,復星有著豐富的產業生態和應用場景,這樣的系統性整合能力,要通過開放合作釋放最大價值。一方面,復星持續深化與全球科研院校、頂尖院所的協同,讓學術創新成果更快走向臨床、惠及患者。同時,積極響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保障,通過「政府+科研+企業」的多方協同,加速創新的進程。

另一方面,復星依託全球產業生態能力,在跨界融合中探索創新路徑。例如,復星聯合健康保險與瑞金醫院聯手打造的「瑞星保」產品,以「健康管理前置化」為核心理念,將瑞金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與數智化健康管理深度嵌入保險服務,依託復雲健康的數字手錶結合瑞金醫院數據驅動的健康檔案及AI大模型智能問詢診療,把「瑞金醫院的健康管理科」裝在手腕上,放進口袋裡。

「這樣的創新健康險產品,未來也希望與更多的大醫院合作,讓更多的用戶享受到一流大醫院的健康服務。」郭廣昌表示。

創新,一定要堅持面向全球、走向全球

「全球化」是復星的鮮明標籤,郭廣昌強調,「我們的創新,一定要堅持面向全球、走向全球。」

一方面,復星持續引進全球領先的企業和產品。例如,復星與直觀醫療合作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,不僅引進產品,還在上海張江建設了直觀醫療在亞洲最大的研發、生產、培訓一體化基地,迅速實現前沿產品國產化落地。再如,復星與醫視特合作的全球尖端無創治療技術—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腦部治療系統(「磁波刀」),一年時間已進駐國內10餘家醫療機構,近千名患者獲益。

本屆源頭創新大會恰逢第八屆進博會在上海舉行,復星連續八年「全勤」參展。郭廣昌說:「依託進博會,復星這些年合作的全球創新成果持續落地,從『展品』變為『商品』,眾多海外合作夥伴也從『展商』變為『投資商』。」

除了「引進來」,郭廣昌認為「走出去」也是復星非常重要的能力。在全球BD(業務發展)方面,今年上半年,復宏漢霖BD合同現金流入超人民幣10億元,同比增長280%。今年8月,復星醫藥自主研發的兩款小分子抑制劑也連續實現License-out(對外授權),潛在總金額超過10億美元。

郭廣昌認為,中國藥企要在全球市場形成競爭力,除了在研發管線上積累成果,通過BD實現收穫,還必須建立起自身的全球臨床能力、註冊能力、銷售能力。

經過十多年積累,復星醫藥逐步構建起全球化的研發、註冊、BD和營銷能力,未來還將持續加強。「我相信,這條道路一定會很難,但這是復星醫藥,也是中國創新藥想要持續保持長期競爭力,與世界大藥企去競爭的必由之路。」郭廣昌說。

面向未來,郭廣昌表示:「復星希望攜手各方合作夥伴,以上海這片創新熱土為根基,以解決全球患者的需求為己任,共同打造源自中國的世界級醫藥企業,努力實現讓更多人健康快樂地活到121歲的願景。」